![](http://a.nync.com/.jpg!40)
![](http://static.nync.com/main/images/cungg/cq26-min.png)
一根金黄的油条,也能形成一个产业。
在周口市商水县邓城镇,2万多村民每年奔波在陕西、河北、山西以及郑州等地靠炸油条、卖早点为生,一年挣回收入上亿元,使邓城镇成了远近有名的“油条镇”。春节过后,这里的“油条大军”又将踏上寻梦征程,远赴全国各地靠自己勤劳的双手,点燃心中的小康梦。
25岁的许文龙忙着收拾东西,大年初八,他要和父母一起北上郑州,坐落在郑州大学新校区附近的早点摊又要开业了。去年,父子两代人靠两个早点摊,挣回了20多万元的收入,而这个水平在他们村“油条大军”中,还只算中等收入。
像众多年轻人一样,90后的许文龙曾经也有“高大上”的理想——进南方工厂当工人。15岁那年,他从初中辍学后辗转多地打工,但是一年到头不尽人意,他决定回到父母身边,学习油条烹饪,靠传承父辈的炸油条技术安身立家。
许文龙头脑聪明,用了1个月时间就学到了炸油条的精华。从和面切条和控制油温开始,许文龙反